近日,在北京召開了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,會議上表彰了全國民政系統(tǒng)先進工作者,其中就有麗江市救助管理站站長和有義。他默默無聞,在基層平凡的崗位上服務(wù)著困難群體、弱勢群體、精神病患者等,為許許多多需要幫助的人送上了溫暖和希望。今天,記者采訪到了和有義,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!
和有義于1984年踏上民政工作崗位,在麗江市民政局救災(zāi)科工作了20多年,2004年擔(dān)任麗江市救助站站長至今,已15年整。他帶領(lǐng)全站職工,不分白晝,不分節(jié)假日,辛勤工作,不辭勞苦,在人少事多的情況下,身兼數(shù)職,帶頭沖在第一線。無論是在救災(zāi)科,還是在救助站,他始終全身心投入工作,恪盡職守,默默奉獻。在和有義的帶領(lǐng)下,麗江市救助站榮獲“云南省園林式的先進單位”等多個榮譽稱號。
麗江救助管理站
和有義告訴記者,救助人員來求助時,首先要接待、詢問、甄別、登記,如果符合救助條件就按情況給予救助、救治、護送。他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只要接到電話就會去上街救助,不管是白天黑夜,不管是居民、游客,平時也會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,上街主動救助。身體健康的救助人員來求助,在認真登記好救助信息后,會為他們提供食宿、車票等救助,遇到重病、有疑似精神疾病、年老、年幼的救助人員,就會把他們護送到下一站或原籍地。每年平均救助500多人,最多的一年是800多人,大部分都是外地人。
救助接待室
“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,我們從四月份一直到十一月份,每天晚上都在街上巡查、勸導(dǎo)、引導(dǎo)、救助。最晚的時候已是凌晨3點,可全站職工毫無怨言,第二天還正常上班”。和有義回憶道。一年到頭,他都難得有自己的休息時間,“沒有想過放棄的念頭或者有過懈怠的情緒嗎?”“說實話,有過,但是自己在部隊里待過,又做了那么多年的民政人,每次看到他們及時得到救助后,我就覺得是值得的,所以,還是堅持了下來”。
和有義(左一)和工作人員抬救助人員上救助車
和有義(左二)護送救助人員到家門口
近幾年隨著麗江流動人口不斷增加,救助對象也與日俱增,城區(qū)街道、車站、城區(qū)繁華地段、地下通道、廣場、路口等地成為了巡視救助的重點區(qū)域。救助工作量大、被救助人群復(fù)雜,形形色色,和有義管理的救助站擔(dān)著大責(zé)任。
在2017年6月的一天,西安派出所送來一位聾啞老人到救助站,老人除了聾啞外,身體健康無恙。老人在救助房里休息了一晚,第二天待老人洗漱完畢后,和有義為老人換上了新衣服,又耐心等待老人吃完早飯后用手勢與老人交流,希望能知道住址。無奈老人是聾啞人,也不會寫字,無法得知姓名和住址。和有義經(jīng)過交流后將老人的照片和一些身體特征發(fā)在今日頭條的尋人板塊上,借助網(wǎng)絡(luò)的強大擴散力,將尋人消息推送了出去,幸運的是,很快老人的一位親戚在網(wǎng)絡(luò)上看到照片后便來到救助站,下午6點半左右,老人的兒子也從怒江趕來,確認了這位走失的聾啞老人正是失蹤13年的父親,這是父子13年后的第一次相聚。經(jīng)過詢問得知老人叫和義春,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通甸鎮(zhèn)黃松村委會黃松村一組的村民。
和有義用手語和老人交流,甄別身份
和有義為老人送上全套新衣服
老人和兒子在交流
老人坐上回家的車
30幾年的工作中,不知有多少次,和有義將自己的時間交給了需要救助的人,在忙忙碌碌中為他們送去溫暖和希望。
“對這個工作的感受是苦、累、臟、危險,沒有一顆為人民服務(wù)的愛心是做不好這份工作的”!寥寥幾個字,卻是他幾十年的工作縮影,和有義用自己的力量帶動著身邊人,也感染著身邊人。作為一名老民政,和有義在最艱苦、最困難的崗位上堅持了三十多年,“民政愛民、民政為民”的信念也早已深植于心。
記者/李琳(實習(xí)) 責(zé)編/李 橋 李 鐵
監(jiān)制/和紅軍 和麗星 總監(jiān)制/馬 湘
新聞熱線/0888—5122344
?麗江市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新聞中心
(發(fā)稿編輯:本臺報道)
【法律聲明】除非本單位(麗江市融媒體中心)主動推送或發(fā)表至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,任何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不得轉(zhuǎn)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.CN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(nèi)容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(zé)任。